#

星期二, 7月 24, 2007

占星與經濟學相似之處

占星術與經濟學有甚麼相似之處?
有人說兩者都是建基於假設作出預測,前者未至於百分百應驗,但至少有人信。後者流於理論多於實際,預測能力實在有限。經濟學家John Kenneth Galbraith說,「經濟預測的唯一功能是要使占星術變得受人尊重。(The only function of economic forecasting is to make astrology look respectable.)」
經濟預測之所以不準,原因是現實世界太過複雜,預測推論的基本假設並不是常常適用。所以經濟學門派林立,基於不同的社會狀況,作出不同的假設,推演理論學說和經濟模型以解釋人事經濟活動,以及作出預測。
經濟模型基於計算,將現實狀態簡化成方程式,以數理關係去描述人的理性行為。在這個層面上,我認為占星術在草創之初也採取類似方法,將星體天象跟人事界同步化,用以描述人的心智架構、行為模式。由理論至實踐,占星發展為預測工具,亦即是我們對占星術的訴求。
很少人提及占星預測,需要有假設(或前提)。人們覺得占星預測(包括任何命術)總是無條件實現,如果不準驗的話,大概是預測者功力有限,又或是命術不可信。
但凡預測主要是說明最有可能發生的情況,順著目前形勢發展,預測便會有實現。重點是,這世界沒有甚麼不會改變的,所以了解變的道理和規律最為重要,而這亦是命理術數要探討的方向。
在技術上,命理預測的先決條件是「應象」,即是使形而上的推論與現實情況切合,才能使預測有效。如果你的占星盤不與你個人性情配合的話,不要指望藉此可以預測未來。
就個人經驗來說,的確有些人特別會應合某種術數(如紫微斗數、八字、占星等),所以推算起來會得心應手。然而,有些人卻特別難從術數找到吻合點,撇開誕生時辰不確定等因素,後天環境對於命主的影響會被凸顯(如不在出生地成長、人緣、人生觀等)。
術數迷通常不喜歡後天因素對人的影響,因為命運藉人力可以完全改變的,命理術數便會失去預測功能,所以常會強調「萬般皆是命,半點不由人」。中國人不認同這個觀點,所以有趨吉避凶的說法。趨避是為了打破宿命,無可厚非。但有否想過,干擾了原有的變化規律之後,會有帶來甚麼後果?

沒有留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