#

星期四, 5月 18, 2006

21. Solar Arc與Secondary Progression

生時校正(Birth Time Recification)是最考驗占星術者的功力。雖然是前事印證,但一點也不容易。對於生時校正,星座學(或以星座為基本的技巧)只屬輔助性工具,一般占星家會用推運法逐年推算運勢,故此動用到Solar Arc、Secondary Progression及Transit。
我常用Solar Arc(簡稱SA),因為其具徵驗性。這些Solar Arc並不難學,但用起來的確很講經驗,這是占星難學之處。至於Secondary Progression(簡稱SP),老實說我最初學的占星推運便是這技巧,但不算用得好,因為推運星曜中太陽、月亮、水、金、火星會移動較快,木、土星較慢,而三王星差不多不動,故此參與推運星曜較少。
外國占星家會傾向於SP,因為比較近理。因其SP以古人「一天當一年(a-day-for-a-year)」觀念作為SP的理論依據。簡單來說,出生後一天的星宮圖代表出生後一年的運勢。
跟SA不同的是,SP採用實際的星曜位置,故此木星以外的慢速星曜要過十幾天才會移動一、兩度,於是這些SP星曜的位置跟本命星曜的(Natal Chart)差不多。
SP與SA另一不同之處是,SP重視本盤分析,即SP星曜之間的星曜相位,及SP星曜過宮過星座的變化。簡單來說,以SP Chart當作獨立星宮圖分析。其次是觀看SP星曜與本命星曜之間的相位,這方面尤其重視太陽,而SP月亮並無具體意義,其作用是強化本命星曜的特性。
根據美國占星家Noel Tyl的著作,SP是17世紀數學家Antonius Maginus(約1604年)將公元二世紀希臘天文學家托勒密(Claudius Ptolemy)建立的Primary Progression(有中譯為主限法)基本上發展出來的。
現在沒有人用Primary Progression,主要原因不是在於難推算,而是因為不準驗(這是Noel Tyl的說法)。至於SP自發表以後,便被當時占星家採用,得英國占星業者William Lilly承認為三大占星預測系統之一。William Lilly在生時以占星為業,經驗老到,故此在西方占星界有江湖地位,他的論著仍有一定影響力,其推算技巧至今仍有參考價值。
一般占星家認為SP早於SA發展出的。據文獻記載,在Maginus之前,十六世紀數學家Johann Naibod提出太陽每日平均行度為59度08分(即所謂Naibod arc),提出「Naibod arc當一年」的推運技巧。不過,到了十九世紀由美國占星家Sepharial等人推廣及發展。
為何SA在十七世紀以後二、三百年間未受重視?我的解釋是SA計算複雜。
古時天文觀測不及現在的精確,即如太陽每天在黃道的行度(太陽弧度)亦未能完全弄清楚。SA要在每個星曜加上準確太陽弧度才有準確推算,只差幾分推移廿三十日後便會誤差一度,以「一日當一年」觀點,意味著運勢推算差了一年。占星推算不能容忍如此誤差。
再加上SA缺乏理論基礎,對於講求正統的占星家不免會排斥。到了近代,天文觀測日益精確,提高SA推運的準確性。SA推運在上個世紀有所發展,被德國漢堡學派將SA引用於中點技巧(Mid-point)。

沒有留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