#

星期三, 3月 08, 2006

9. Gauquelin占星研究的局限

Gauquelin提出的「火星效應」,指出色運動員星宮圖的東昇點及天頂的關鍵位置(Key Sector)出現火星的頻率會比常人多。Gauquelin將「火星效應」引申至其他職業,提出「行星效應(Planetary Effects)」,顯示某些星曜在星宮圖關鍵位置出現(或不出現)跟職業有其統計意義。
其後,以同樣方法研究性格與太陽星座的關係,或性格與星曜之間的對應性,都是不得要領。在這幾十年期間,占星統計驗證做過不少,大多數得不到正面的結果。
「火星效應」之所以凸顯,是因為運動才能較多先天因素(如體格),若然有適當機會的話,便會顯露出來。至於性格除了先天因素之外,更多後天培養成份,受到其他人影響,本性被扭曲改變是常會發生的事。人的性格生成既然不會是基於單一因素,那麼占星分析也不應只看一種條件(如太陽星座)。
另一方面,有關星曜的特質,可謂各有各說法,而一般占星書對於性格的描述往往用詞含糊,令人難以決定星曜對應甚麼性情。既無明確定義,又有各種後天因素影響,如何會有實質統計結果!即使用科學方法分析性格亦不見到容易,當中亦具爭議性。
至於職業與占星的相關性,有些研究者解釋,可能是因為從事某種職業便會有凸顯某種性格特徵。我覺得有其道理,愈是專業愈會顯出其性格。
在Gauquelin做研究的1940年代歐洲,相信人們職業的流動性不及現今都市社會那樣大,而且社會急速變化,現今行業職能分工不同於以前。此外,現代城市人一生轉幾次行業,亦有兼行兼職的趨勢,況且愈來愈多人沒有終身職業的觀念,這又會令職業與性格的關係變得模糊化。在這個時代,再做類似占星研究相信會比Gauquelin的更困難。

沒有留言: